代码拉取完成,页面将自动刷新
同步操作将从 xuanleng/SiSR 强制同步,此操作会覆盖自 Fork 仓库以来所做的任何修改,且无法恢复!!!
确定后同步将在后台操作,完成时将刷新页面,请耐心等待。
% !TEX program = xelatex
% !Mode:: "TeX:UTF-8"
\documentclass[cn,11pt,chinese,twoside]{elegantbook}
%\usepackage{indentfirst}%首行缩进宏包
%\usepackage{titlesec}%定义章节标题宏包
\usepackage{verbatim}%提供多行注释\begin{comment}....\end{comment}
\usepackage{longtable}
\usepackage{ulem}
\usepackage{draftwatermark}
\usepackage{everypage}
%\SetWatermarkText{抛砖引玉,不要照搬照抄}
%\SetWatermarkText{包含错误或过时,欢迎更新指正}
\SetWatermarkText{\parbox{100cm}{%
\centering
抛砖引玉,不要照搬照抄 \\
包含错误或过时,欢迎更新指正}}
\SetWatermarkLightness{0.9}
\SetWatermarkScale{0.2}
%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自定义页眉与页脚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%
\pagestyle{fancy}
\lhead{\href{https://github.com/xuanleng/SiSR}{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}}
%\chead{}
%\rhead{}
\lfoot{主讲“器”的思维逻辑}
\cfoot{\thepage}
\rfoot{
\hyperref[content]{目录}
}
%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%
%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目录层次设置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%
\setcounter{part}{-1}
\setcounter{chapter}{0}%设置目录计数初值
\setcounter{tocdepth}{3} %设置目录的显示级别。book类从-1开始,为第一级。
\setcounter{secnumdepth}{3}
%(1)设置自动编号的深度(即编号到哪一级别)。{num}在article中取0到5的整数相应于目录中显示到\chapter,\section,\subsection,\subsubsection,\paragraph 或\subparagraph 层次。在book和report中,num取-1到5之间的整数相应于在目录中显示到\part,\chapter,\section,\subseciton,\subsubsection, \paragraph 或\subparagraph 层次。
%(2)对长标题用\section[abc]{abcdefg}形式的命令。
%(3)另外,还可以利用\addtocounter{secnumdepth}{num}来使得当前章节编号深度增加或减小,num可取正值或负值。
%(4)对于高级内容要求的章节以星号标识,然后在正文中用\begin{advanced}\section{...}\end{advanced}即可
%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%
%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设置罗马字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%
\makeatletter
\newcommand{\rmnum}[1]{\romannumeral #1}
\newcommand{\Rmnum}[1]{\expandafter\@slowromancap\romannumeral #1@}
\makeatother
%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%
%=======================Fortran源码环境设置========================%
\lstset{
language=Fortran,
basicstyle=\ttfamily,% set font
basicstyle=\tt\tiny\color{black},
commentstyle=\color[rgb]{.133,.545,.133},%comments in green
keywordstyle=\bfseries, % keywords in bold
keywordstyle=\color{blue},
stringstyle=\color[rgb]{.627,.126,.941},
showstringspaces=false, % do not emphasize spaces in strings
lineskip=-2pt,
alsoletter={...},%
morekeywords={aimag,clc,break,case,catch,continue,elseif,else,end,for,function,global,
if,otherwise,persistent,return,switch,try,while,open,real*8},%增加 keywords
tabsize=4, % number of spaces of a TAB
mathescape=false,escapechar=§, % escape to latex with §...§
upquote=true, % upright quotes
aboveskip={1.5\baselineskip}, % a bit of space above listings
columns=fixed ,% nice spacing
backgroundcolor=\color[rgb]{0.95,1.0,1.0},%设置背景色
breaklines=true,%很实用
numbersep=3mm,
numbers=left,
numberstyle=\scriptsize,
numberstyle=\color{magenta},
frame=shadowbox,
frame=single, % frame
framexleftmargin=6mm, xleftmargin=6mm % tweak margins
}
%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%
%\includeonly{chapters/chapter0}
\title{科研中的技能技巧}
\subtitle{\href{http://lengxuan.me/open-source-project/}{Skills in Scientific Researches}}
\author{\href{xuanleng.me}{冷轩 (第一任)}\\
{\kaishu 项目地址}: \url{https://github.com/xuanleng/SiSR}, \url{https://gitee.com/xuanleng/SiSR}\\
{\kaishu \LaTeX{} 模板}:\href{https://github.com/ElegantLaTeX/ElegantBook}{Ethan Deng \& Liam Huang: ElegantBook}
}
%\institute{Elegant\LaTeX{} Program}
\date{\today}
%\version{3.10}
\extrainfo{关注时代需求,解决时代问题}
%\logo{logo-blue.png}
\cover{cover.jpg}
\newcommand{\tabincell}[2]{\begin{tabular}{@{}#1@{}}#2\end{tabular}}
\begin{document}
%\begin{comment}
\lstset{
%numbers=none,
% numberstyle=\scriptsize,
% frame=none,
% flexiblecolumns=false,
language=sh,
basicstyle= \ttfamily,% set font
morekeywords={cut},
% breaklines=true,
% extendedchars=true,
% escapechar=\%,
% texcl=true,
% showstringspaces=true,
keywordstyle=\bfseries,
% tabsize=4
}
%\end{comment}
%=======================Scilab源码环境设置========================%
\lstset{%这里的设计参考基于listings开发的写matlab代码的宏包mcode
language=Scilab,
alsoletter={...},%
morekeywords={%这个注释号必须,不然空格有影响
clc,break,case,catch,continue,elseif,else,end,for,function,global,%
if,otherwise,persistent,return,switch,try,while,log...},%增加 keywords
basicstyle=\ttfamily,% set font
showstringspaces=false, % do not emphasize spaces in strings
tabsize=4, % number of spaces of a TAB
mathescape=false,escapechar=§, % escape to latex with §...§
upquote=true, % upright quotes
aboveskip={1.5\baselineskip}, % a bit of space above listings
columns=fixed ,% nice spacing
keywordstyle=\bfseries, % keywords in bold
keywordstyle=\color{blue},
commentstyle=\color[rgb]{.133,.545,.133},%comments in green
%stringstyle=\color[rgb]{.627,.126,.941} % strings in purple这个用了就无法自动换行
%backgroundcolor=\color[rgb]{0.95,1.0,1.0},%设置背景色
breaklines=true,%很实用
numbersep=3mm, numbers=left, numberstyle=\scriptsize,%\tiny, % number style
frame=single, % frame
framexleftmargin=6mm, xleftmargin=6mm % tweak margins
}
%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%
%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数学公式距离设置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%
%在\begin{document}后生效
\setlength{\abovedisplayskip}{2pt plus1pt minus1pt} %公式前的距离
\setlength{\belowdisplayskip}{4pt plus1pt minus1pt} %公式后面的距离
%\setlength{\abovedisplayshortskip}{2cm}
%\setlength{\belowdisplayshortskip}{2cm}
%\setlength{\abovedisplayskip}{3pt} %公式前的距离
%\setlength{\belowdisplayskip}{3pt} %公式后面的距离
\setlength{\arraycolsep}{2pt} %在一个array中列之间的空白长度, 因为原来的太宽了
\allowdisplaybreaks[4] % \eqnarray如果很长,影响分栏、换行和分页(整块挪动,造成页面空白),可以设置成为自动调整模式
%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%
\maketitle
\frontmatter
\newpage
\thispagestyle{empty}
\vspace*{\stretch{1}}
\noindent\begin{center}
{\fontsize{20pt}{0}\kaishu 献给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们}
\end{center}
\vspace{\stretch{1}}
\newpage
\thispagestyle{empty}
\vspace*{\stretch{1}}
\noindent\begin{center}
{\fontsize{20pt}{0}\kaishu 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} %70
\end{center}
\vspace{\stretch{1}}
\tableofcontents
\label{content}
%\listofchanges
\mainmatter
\chapter*{前言}
\addcontentsline{toc}{chapter}{前言}
\section*{文档定位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ection}{文档定位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}
\begin{enumerate}
\item 这是一份为科研入门提供“器”的文档,旨在积累科研中的经验和技巧,让新手快速上手和少走弯路。
\item 这是一份工具书性质的文档,为了满足自己日常科研的需要。把科研中遇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,不走重复的路,节省时间。
\item 这是一份与时俱进的,由大家一起开源协作的文档。
\item 这是一份抛砖引玉型文档,主讲“器”的思维逻辑。抓住核心,提供学习参考资料为主,不做细致讲解。
\item 这是一份大部分转载自网上资料并自我理解加工的文档,转载要写明出处。早期写作不规范,如有遗漏请告知和见谅。
\end{enumerate}
\section*{RTFM与问“问题”及听取建议、意见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ection}{RTFM与问“问题”及听取意见}
\paragraph{问“问题”与听取意见是人想要进步的基本素养。——冷轩}
\paragraph{听取建议、意见}
夫子说过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”。无论是前辈、同学、同事、晚辈沟通,都有听取意见的时候。听取他人意见不是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观点的附和,往往是与自己观点不同甚至相背的。这时候就让人很难受。但是难受是让自己进步的前兆。如果非常坚持自己的观点,那就给他人观点一个机会,先试用一下他人观点,比较一下优缺点。最终结果往往不是自己或他人观点的胜出,而是不同观点的融合。所以要经常反思:我给过别人建议、意见机会了吗?
\paragraph{RTFM} is an initialism for the expression "read the fucking manual" – typically used to reply to a question that could have been easily answered from the product manual or documentation.\footnote{\url{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RTFM}}
大家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,请不要问些“简单问题”浪费别人的生命。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自主学习能力,不要张口就要“答案”,这是不利于自己成长的。问别人“问题”前请反问自己两点:
\begin{itemize}
\item 网上搜索过了吗?
\item 自己思考过了吗?
\item 流程:首先尝试自己解决,再和同事讨论,再问上级。
\item 记录解决问题过程的心得体会,然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速度会不断提升,进而关注到别人未解决的问题,此时你已经站到人类知识的边界了,为人类拓荒了。
\end{itemize}
\section*{组织形式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ection}{组织形式}
\begin{itemize}
\item 主编制:主要负责文档管理,可以选择多个副主编帮忙管理。不想承担管理时,可以指定新的主编。
\item 文档结构:前言章节为固定结构,由文档定位、组织形式、历任主副编、经历分享和第一次推送打卡等构成。
\begin{enumerate}
\item 经历分享:基于文档定位,这是一个避坑文档,所以鼓励大家分享踩坑、脱坑经历,写在经历分享中。
\item 第一次推送打卡:记录自己的称呼和第一次推送感言。
\end{enumerate}
\end{itemize}
\section*{历任主副编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ection}{历任主副编}
\begin{itemize}
\item 第一任主编:冷轩\\
本文档创始人,初始文档页数为367页。
\end{itemize}
\section*{第一次推送打卡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ection}{第一次推送打卡}
这里记录自己第一次推送更新的情形和感言。
\begin{enumerate}
\item 2020-05-26: xuan更新了前言内容,进一步明确了文档目的和组织形式。
\item 2020-06-08: Liming 初次了解 Git 和 \LaTeX{},打开文档报错 100 多个,查了 1 个小时才发现实际上只是typesetting engine 的选择和cover文件的路径出问题,第一次推送更新,算是开始正式上路了。
\item 2020-09-14: Ting学习了Git和Github,感觉受益颇多。当下,科技发展如火如荼,一定要始终坚持在学习的道路上,不断学习,勇于创新。
\end{enumerate}
\section*{更新日志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ection}{更新日志}
请参考:\url{https://github.com/xuanleng/SiSR/network}
\section*{版本比较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ection}{版本比较}
为方便展示大家的修改,希望有个版本比较机制。 在 \LaTeX 文档编辑过程中,通常用 latexdiff 命令比较两个文档的差异, 然后编译生成有标注的Pdf文件方便查看差异,如图(\ref{fig:367})所示。但是它无法比较用 \verb|\input| 和 \verb|\include| 插入的子文档。这时可以用 latexpand 的命令来将所有子文件插入到主文件中,默认是屏蔽注释的。同直接使用是没问题的,但是遇到 \verb| %**|
情形会报错,因为 符号 \%的存在。通常用法如下:
\begin{verbatim}
latexpand --verbose --keep-comments SiSR.tex >new-SiSR-fl.tex
\end{verbatim}
这样就可以愉快的使用 latexdiff 命令了。
Git记录了不同版本的信息,结合以上功能,我们就可以愉快的比较不同版本的差异了,更方便大家协同写文档。在Gitlab上已经存在相关项目了:
\url{https://gitlab.com/git-latexdiff/git-latexdiff} 。但是该项目中没有考虑之前提到过的情形,在
\url{https://gitlab.com/xuanleng/git-latexdiff} 版本中做了补充,请大家采用后者版本。
安装成功后,和上一个文档版本比较的命令是:
\begin{verbatim}
git latexdiff --xelatex --main SiSR.tex HEAD^
\end{verbatim}
\begin{figure}[h!]
\centering
\frame{\includegraphics[width=0.8\textwidth]{pictures/compare.pdf}}
\caption{文档差异比较}
\label{fig:367}
\end{figure}
\section*{编辑公告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ection}{编辑公告}
\begin{itemize}
\item 文档是抛砖引玉型,勾勒了很多框架,但没来得及补充具体内容。希望大家能丰富起来~
\item \sout{为了保持持续更新,编辑至少要在周末做一次内容更新。} 随心而发,不定期更新!
\end{itemize}
\section*{经历分享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ection}{经历分享}
\subsection*{2012——前言一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ubsection}{2012——前言一}
Ubuntu 更新很快,每年都发布两个版本,4月一个,10月一个,很多技术技巧很快会成为历史\footnote{但是 Linux 的那些基本的东西可以说是不会变的},注意技术技巧的时间是很有必要的。
我使用 Ubuntu 的过程可谓是曲曲折折、磕磕碰碰、一步一步走来。最开始接触到 Ubuntu 是08年在学校 BBS 上看到相关的帖子,被 Ubuntu 的 3D 特效和开放源代码所吸引。最开始是怎么装的 Ubuntu 记得不是很清楚,好像是下载光盘镜像刻录在光盘上,用光盘装的,装的是双系统。遇到的最大问题是,上外网的问题,学校上外网是用客户端的,按流量计费。但是在 Ubuntu 下搞定这个客户端一直没有很好解决。还有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是显卡驱动的问题。而最最重要的是 Windows XP 下的很多软件在 Ubuntu 下没有很好的对应版本,如 QQ 和 银行网盾。学校玩 Ubuntu 的人也很少。于是虽说是双系统,但大部分还是在用 XP, Ubuntu 成为一个摆设。后来因为占用硬盘,干脆格掉了。这是第一个时期。过了一段时间,手又痒了,这次学会了用 U盘装,还是双系统。虽然Ubuntu 下有网页登录客户端,但始终没有摆脱 Windows,Ubuntu 再次成为摆设。没有摆脱Windows,Ubuntu 的使用始终是很难发展的。第三个时期,也就是现在,可以总算对 Windows 说再见了。毕业了,没有了客户端,上网直接拨号,上网问题不存在了;电脑换了,Ubuntu 也发展了很多,显卡驱动问题不存在了;WebQQ 也完善了许多,QQ 问题不在了;Ubuntu 有了专门的软件商店,里面有很多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,再加上虚拟机 Virtualbox 功能强大,我在 Ubuntu 下设了个虚拟机装了 XP 来应对一些目前没法替代的软件,其实也就是网购、网银那些了,这样软件的问题可以说也不存在了。时至今日,我终于才迈过 Ubuntu 的门槛,而这花了我四年时间。这个时间真是有点长,有各种因素,最本质的还是自己真正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太少。欣慰的是,我终究没有放弃这。
这个使用记是伴随 Ubuntu 的更新一起前进的,最开始是基于11.10,现在基于12.04 。有些技巧会过时,有些基本的却不会变,这得自己好好斟酌体会。
\rightline{——冷轩 2012.05.05\qquad}
\subsection*{2014——前言二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ubsection}{2014——前言二}
这是这份笔记结构的第一次重大调整,原名叫《Ubuntu 使用记》,主要是我使用 Ubuntu 过程中的记录。最开始写这份笔记的时候是2012年,现在已经是2014年,近两年了。为什么现在才考虑进行结构调整并改名为《计算机的使用》,或许是现在对计算机了解的更深入,使用的更多吧。本笔记的主题将是自己对计算机所有相关的学习记录,包括系统 Linux 和其中一个发行版 Ubuntu 的使用,也有脚本语言 Shell 的学习,也有 Fortran、C、C++等语言的学习。
\rightline{——冷轩 2014.03.07\qquad}
%定位为纯粹的个人的计算机学习记录,记的都是自己想记下的东西。
%\rightline{——冷轩 2014.07.19\qquad}
%曾经的想法,现在进化了
\subsection*{2020——前言三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ubsection}{2020——前言三}
这是这份文档的第二次重大调整,原名叫《计算机的使用》,现改名叫《科研中计算机的使用》。
缩小范围,针对科研服务的。
\rightline{——冷轩 2020.02.15\qquad}
\subsection*{2014.07.30——Ubuntu和Win7双系统安装最终解决之道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ubsection}{2014.07.30——Ubuntu和Win7双系统安装最终解决之道}
这两天,真的是备受煎熬。由于历史原因,没想到自己对 Linux 系统的需求性越来越强,当时给笔记本安装 Ubuntu 时分配的硬盘空间太小了,不够用,要重装。说实话,自己是很不愿意重装的,毕竟用了很久了,很多东西要重新安装,配置,很麻烦的。一重装,问题就来了,这也确定了我接下来两天煎熬的日子。安装 Ubuntu 的时候,不能识别已经有的 Win7。怀疑系统版本问题,怀疑启动盘没制作好,怀疑电脑硬盘分区问题。最后已经存在的 Win7 也重装了,电脑系统算是彻底重装了。Win7 系统版本不好,装了不满意,网上下载,那天却莫名其妙的断网。重装了几次 Win7,硬盘分区也试了很多次,安装 Ubuntu 的时候总是检测不到已有的 Win7。很烦躁,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搞定,甚至质疑自己当初重装系统的决定。不过,这个决定是正确的,这条路必须走,问题必须拿下。问题到了第二天有了转机,终于在网上搜到问题的解释。迷雾渐渐消散,我也似乎领会到了解决之道。
自己分区安装 Ubuntu,然后在 Win7 下用软件 EasyBCD 建立引导。 Linux 文件系统清晰明了,很喜欢,我只分三个区就行了。 1、/ boot 分区, 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,一般 200 MB 就行了;2、 /swap 交换分区,物理内存大于512MB时分配与物理内存等容量,也是一种文件系统,它的作用是作为 Linux 的虚拟内存。 在 Windows 下, 虚拟内存是一个文件, pagefile.sys,而在 Linux 下,虚拟内存需要使用独立分区; 3、/分区,剩下的容量都用于根分区了,觉得没必要细分,细分反而麻烦。 至于如何在 Win7 下用软件 EasyBCD 建立引导,网上资料较多,搜索便是。
安装方法是正确的但也不是很顺利,安装过程不太正常,试了两次都是这样。怀疑制作安装盘的U盘出问题了。不巧,没其他U盘了,又开始借U盘,也不是很顺利,跟技术没关系就不讲了。果真是U盘的问题,期待许久的界面终于在第二天晚上快要回宿舍的时间见到了。这次折腾,不是没有收获,其实还挺大的。对Ubuntu的安装有了深入的了解,可以说学会了终极安装的方法。在这个过程中,也发现了新的东西。只是希望,以后折腾是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尝试。虽然这次数据备份了,但是我只有这台笔记本,安装不上,那真是麻烦了。
失败确实是成功之母。我真的是在屡屡失败之中成长起来的。心态也要锻炼起来,不要起伏波动太大,从容应对。
no zuo no die。 就在写这个的过程中,我又折腾了。在试 nvidia 的显卡驱动,结果图形界面进不去了。好在还有命令行界面,多年的折腾经验告诉我,镇定,要镇定。果断网上搜索,一堆看法。后来想到,卸载nivdia驱动就行了,于是敲入
sudo apt-get --purge remove nvidia-*
命令。然后,图形界面又回来了。果断还是用系统默认的显卡驱动吧。
做事之前,先做风险评估。尝试固然很好,但要做风险评估。
\rightline{——冷轩\qquad}
\subsection*{2014.09.11——双显卡驱动最终解决之道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ubsection}{2014.09.11——双显卡驱动最终解决之道}
Ubuntu 的显卡驱动问题一直都是很头疼的问题。这次不是手贱了。一次更新后,开机在5个点亮完就没反应了。进入修复模式,偶然瞥到“load fallback graphics devices [fail]”,不用说又是显卡驱动问题。其实没这个提示,出现这个问题也大概猜到是显卡驱动的问题。 回想到上次的经历,这次问题的处理心里大概有个底。首先想办法进入命令行模式。以往版本的系统启动时都有这个选项的,14.04版本隐藏了。本来想想办法调出这个模式的引导的。但在这之前抱着运气的态度再次尝试了修复模式。在修复模式下,选择进入低画质模式,虽然成功登陆,但是桌面空白,只有鼠标,可以理解,本来就是显卡驱动出问题了嘛。突然想起进入命令行模式的快捷键,Ctrl+Alt+F1,果然进入了。然后就是按照上次的经历,输入命令,移除所有关于 nvidia 的官方驱动,即:\\
\verb|apt-get --purge remove nvidia-*|
成功了!图形界面进去了。可是问题没完,ubuntu 的开源显卡驱动,不太好。首先,显示面只占了方形区域,两边空白,鼠标还有闪烁,很不好用。安装 nivida 官方驱动又出问题,怎么办? 我想先查看下我的电脑的显卡信息吧,\verb[lspci |grep VGA[,赫然显示:
00:02.0 VGA compatible controller: Intel Corporation 2nd Generation Core Processor Family Integrated Graphics Controller (rev 09)
01:00.0 VGA compatible controller: NVIDIA Corporation GF108M [GeForce GT 630M] (rev ff)
我的电脑是双显卡,立即想起关于双显卡驱动的 Bumblebee Project。 打开主页 \url{http://www.bumblebee-project.org}, 按照说明,安装Bumblebee,重启,无需再额外装 nvidia 驱动了,世界平静了。
\rightline{——冷轩\qquad}
\subsection*{2014.10.15——又进不了系统了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ubsection}{2014.10.15——又进不了系统了}
今天弹出软件更新,看着就更新了下。可是没想到,在下载flash插件的时候一直卡着下载不下来。我下意识的就知道问题要来了,但也没办法只能强关。重启后,果然出了问题,无线网卡打不开。我知道是之前更新的问题,于是想着重新更新下。可是还是卡在flash插件的更新那了。只能再次强关,这次就没那么幸运,系统果断进不了了。网上查询了下,貌似用 Ubuntu 启动优盘启动,然后在运行命令修护。虽然操作看着还会,只是挺麻烦的。后来想着开机时有修护模式,就试着进入了修护模式。但是第一次进入修护模式还是老问题。后来第二次进入修护模式,选了较低版本的内核,成功进入了修护模式。运行了软件包修护选项,经过一系列的修护后,终于又进入系统了。后来重启也正常了第一次进入修护模式没有成功,大概是最新的内核在更新的时候出了问题吧,所以选用久了内核成功了。Linux 系统真的好折腾人啊,不敢再更新了。
也别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。以后更新的时候,注意看看更新文件。那个可能引起麻烦的,Ubuntu 用了这么多年了,心里也有个数。不要因为困难而停止进步。
\rightline{——冷轩\qquad}
\subsection*{2020.04.27——好久没这么折腾了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ubsection}{2020.04.27——好久没这么折腾了}
真的好久没这么折腾了。折腾一般是折腾系统。从记录可以看到,上次折腾还在六年前,也说明我用Ubuntu系统已经稳定运行六年了。心爱的外星人Alienware 15已经陪伴我5年了,经历了我硕士、博士、第一站博后三个重要阶段,也立下汗马功劳。我是搞理论数值模拟的,经常在它上面测试程序,甚至装PBS进行多核计算。听到风扇呼呼的声音一直于心不忍。做了第二站博后,工作强度更大,生怕它突然坏了,而且有了点积蓄,就匆匆买了台继任者联想的X1 Carbon系列,让它退居二线。
电脑买的很匆忙,没有考虑清楚。其实也是有考虑机型的,就是联想的 Y9000X,奈何在美国没有相关机型上市,时间紧迫。拿到电脑,很自然系统从Win10换成Ubuntu了。驱动的老问题又出现了,WiFi不行,就用了个外置WiFi,指纹识别不行,红外摄像头不行。其实这样用着还行。后来工作中发现,这边需要写大量的word,ppt,也要经常用Labview,这些Ubuntu就没有优势了。想着丧失这么多功能,电脑又这么贵有点可惜。所以在因为疫情等原因,停发工资又有不可名状的活呆在宿舍期间,觉得还是把系统还原为Win10,用Windows吧。八年来主力系统首次换成Windows,什么有助工作用什么吧。不过Ubuntu肯定会回来的,喜欢它的干净,特别是最近推出的最简化安装选项。于是折腾就开始了。
Win10倒是很快很方便的还原好了,之前有备份系统。在坚果云数据同步花了很长时间,主要是好像Win10休眠它也就停了。接着折腾Windows版\TeX Live,刚好遇到2020版更新,用的模板出bug,自己也对环境变量不熟悉,后来解决了,记录在本文档中了。接着就是,Windows版Intel Fortran编译器,很不幸,没折腾成功,好像要配合Visual Studio使用。后来考虑利用Windows新功能,子系统,WSL。在 WSL 的Ubuntu中安装Linux版Intel Fortran。 装了最新的2020版Ubuntu,然后安装Intel Fortran,试了很多遍各种查资料,没成功。后来想到,会不是2020版Ubuntu,太新了,Intel Fortran不支持,因为以前发生过这样事。果断安装了2018版Ubuntu,再安装Intel Fortran,总算不再报那个错了。新的报错又来了,好像Intel Fortran需要图形界面,WSL Ubuntu是没有的。就在网上查了一通,成功安装上了图形界面,最后Intel Fortran还报了一些错,但是不是紧要的,能安装下去,最终能成功编译运行我的程序了。前前后后,折腾了四天多。
\rightline{——冷轩\qquad}
\subsection*{2020.07.18——折腾好几天的文献管理引发对本文档定位的进一步思考}
\addcontentsline{toc}{subsection}{2020.07.18——折腾好几天的文献管理引发对本文档定位的进一步思考}
上周很仔细的写了自己对文献管理的看法和具体细节,这周方案就改了,实在打脸。
技术更新总是很快的,但是技术的思维逻辑总是不变的。因为它们是为了解决某类问题而存在的,问题不变,基本的思维逻辑就不会变。为了让文档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,文档中的内容以如下框架构成:
1)推荐的应用(软件、技能)的思维逻辑;2)关键的操作方法;3)进一步内容的引申。
技术往往对应商业产品,而这个产品要成功,也应有站得住脚的基本商业逻辑。
\rightline{——冷轩\qquad}
\part{入门必备}
\include{chapters/chapter0}
\part{Linux}
\include{chapters/Linux_foundation}
\include{chapters/Linux_command}
\include{chapters/Shell}
\include{chapters/Modern_Command_Line_Tools}
\include{chapters/Linux_operation}
\part{Ubuntu}
\include{chapters/Ubuntu}
\part{数值方法}
\include{chapters/Numerical_analysis}
\part{编程语言导引}
\include{chapters/Programming}
\part{并行计算}
\include{chapters/Parallel_computing}
%\part{历史文档} %删除的内容
%\include{chapters/Python}
\end{document}
此处可能存在不合适展示的内容,页面不予展示。您可通过相关编辑功能自查并修改。
如您确认内容无涉及 不当用语 / 纯广告导流 / 暴力 / 低俗色情 / 侵权 / 盗版 / 虚假 / 无价值内容或违法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,可点击提交进行申诉,我们将尽快为您处理。